付兵曹等人的任务就是保证这一支部队来到他们瓜州当地的时候,沿线就能获得充分补给。
除了各地仓库,听闻朝中亦有拨款,不过这都没有罗用什么事。
若是换个人在这常乐县当官,此时不知会是什么情景,反正罗用这个人对陈皎来说,也是有几分麻烦,平时没什么事他也不会去寻罗用的不自在,也不经常给他摊派工作,尤其现在常乐县这边还有一个唐俭。
于是就这样,罗用这边落了个清闲,不过他也从县丞主簿等人那里听闻了,军士们途经各地乡镇的时候,当地父老往往也会为他们准备一些粮食米面。
眼下这个年代,行军全靠两条腿,苦得很,当地百姓能送些吃食过去与他们改善一下伙食,也是好的。听闻也有一些部队不收的,但那毕竟是少数,一般都是要收的。
四月初十这一日,李道宗率领一万多士族途经常乐县,当时天色已晚,于是便令众人在常乐县外的一片荒地上扎营。
罗用带着一众父老,与他们送了一些米面粮食以及现宰的猪羊过去,除了这些吃的,罗用个人还与他们送了一些酒精指南针,至于羊绒袜子,这回就没有了,实在也是能力有限。
罗用等人原本还想为李道宗等诸位将领置办一桌宴席,被李道宗推拒了,言是行军途中一切从简,罗用等人识趣,寒暄几句之后,早早便从那营帐之中退了出来。
至于唐俭,他这几日又去敦煌了,想必等李道宗的部队到敦煌的时候,他俩应该也是会见上一见。
罗用从那军帐之中出来,沿途看到不少就地安营的兵卒。
听闻他们这军队里头,十人为一火,大约就是十个人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的意思,后世总说一伙人一伙人的,大约便是从此处而来。
这时候只见这些兵卒扎帐篷的扎帐篷,生火的生活,还有三五成群坐在地上聊天休息的。
在靠近城门的地方,罗用看到有几个青年兵士正围坐在火堆旁边说话,火堆上架着陶釜,那陶釜中飘着肉香,应是正在熬煮肉粥。
在这几个青年兵士旁边,有个年轻人裹着衣服躬身躺在地上睡觉,罗用经过他们身边的时候,借着火光看清了那人面庞,那上面又是尘土又是油垢,只是五官之中依旧还透着几分稚气,不知上了二十岁没有。
这个年代的战争,拼的便是兵士、坐骑装备以及粮草。
粮草是百姓的血汗,坐骑装备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去打造,还有兵士,也就是这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次日一早,天色未明之时,城中百姓便听到外面传来军队开拔的声响,驿道那边隐有火光晃动,应是将士们正在举着火把赶路。
罗用这时候就站在新修的城墙上,看着这条长长的火龙向那玉门关的方向蜿蜒而去。
天色未明,除了那一片火光,天地间便只剩下黑压压一片,四月的晨风尤带寒意。
第308章江南吴县
这一年四月,罗用他们所在的河西走廊西端,这个名叫常乐县的黄泥小城,此时正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中。
数千里之外的长安城,罗大娘等人此时已是离开了长安城,先是沿着黄河向东走,一路上陆路转水路,她们的船只在楚州入运河,一路顺流南下,过扬州、润州、常州,一直行到了苏州吴县,这才停了下来。
此时的苏州,乃是江南道最北端的一个州,下辖六县,东临东海,西接太湖,北边是长江,南边则挨着当时的杭州。
其地域范围,包括后世的苏州、常熟、上海、嘉兴这些地方,又是靠海又是靠湖,海湖之间又有松江贯通东西,北边是长江入海口,又有前朝隋炀帝修大运河,这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更是给苏州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契机。
武德初年整理户籍,当时整个苏州共计编户一万一千户,眼下应是不止,不过与后世的繁荣昌盛相比,必定也还是差得很远。
罗大娘这一次之所以选择来苏州,而不是在洛阳、金陵、或是扬州,是因为她从前曾经听人说起,苏州这个地方能产蜜桔。
罗大娘是开食铺的,他们离石老家种着那么多杜仲胶,她又有做罐头的手艺,自然也不想花高价从别人那里买罐头。
桃子杏子梨子李子这些水果长安城便有,她们只要在水果盛产的季节多收购一些回来制成罐头,待到这些水果过季了再拿出来销售,便能卖到较高的价格。
但是像橘子菠萝这些东西,中原却是不产,她们食铺的一些管事便说,没有便没有吧,少了这一两样吃食也是无碍,罗大娘却不肯轻易放弃,此次千里迢迢来到这苏州吴县,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为了蜜桔而来。
吴县此地,与北地有很大的不同,此地百姓住的并不是黄泥土屋,而是以木板搭建房屋,一间间木板房相互依偎着连在一起,邻里之间亦是十分亲昵。
城中多有河流水渠,出门便是小河,走几步就要过桥,妇人少女们三五成群蹲在水边,洗菜的洗菜,洗衣的洗衣,说话亦是吴侬软语,透着一股说不清的别致与风情。
罗大娘等人初到这吴县之时,便被眼前这一番细致美丽的景象迷醉了,待住过了两三日,渐渐便现出几分不适应来了。
首先这南方的屋子与屋子之间,便只隔着一层木板,隔壁若是点个油灯,那灯光都能透过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缝隙照到她们这一边,夜里就连隔壁的人打嗝的声响都听得十分清晰。
还有这吃的也不适应,吴县此地紧邻太湖,城中又多水道,当地百姓多喜河鲜,饮食常以鲜为美,并不十分怕腥,罗大娘她们更喜欢咸香一点的,在这里吃了没几日便觉得口中寡淡无味,又比较怕腥,当地很多菜她们根本吃不了。
那个从河西过来的名叫陈继的年轻人,在这吴县住了还不到十来日,整个人都要缩了一圈去,看得罗大娘又是好笑,又觉有几分忧心。
南北口味相差这般大,她们要在这吴县经营一家阿姊食铺,想来并不容易。思来想去,罗大娘还是决定从甜食入手,因为不管是南人还是北人,大多都还是很喜欢甜食。
除了各地仓库,听闻朝中亦有拨款,不过这都没有罗用什么事。
若是换个人在这常乐县当官,此时不知会是什么情景,反正罗用这个人对陈皎来说,也是有几分麻烦,平时没什么事他也不会去寻罗用的不自在,也不经常给他摊派工作,尤其现在常乐县这边还有一个唐俭。
于是就这样,罗用这边落了个清闲,不过他也从县丞主簿等人那里听闻了,军士们途经各地乡镇的时候,当地父老往往也会为他们准备一些粮食米面。
眼下这个年代,行军全靠两条腿,苦得很,当地百姓能送些吃食过去与他们改善一下伙食,也是好的。听闻也有一些部队不收的,但那毕竟是少数,一般都是要收的。
四月初十这一日,李道宗率领一万多士族途经常乐县,当时天色已晚,于是便令众人在常乐县外的一片荒地上扎营。
罗用带着一众父老,与他们送了一些米面粮食以及现宰的猪羊过去,除了这些吃的,罗用个人还与他们送了一些酒精指南针,至于羊绒袜子,这回就没有了,实在也是能力有限。
罗用等人原本还想为李道宗等诸位将领置办一桌宴席,被李道宗推拒了,言是行军途中一切从简,罗用等人识趣,寒暄几句之后,早早便从那营帐之中退了出来。
至于唐俭,他这几日又去敦煌了,想必等李道宗的部队到敦煌的时候,他俩应该也是会见上一见。
罗用从那军帐之中出来,沿途看到不少就地安营的兵卒。
听闻他们这军队里头,十人为一火,大约就是十个人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的意思,后世总说一伙人一伙人的,大约便是从此处而来。
这时候只见这些兵卒扎帐篷的扎帐篷,生火的生活,还有三五成群坐在地上聊天休息的。
在靠近城门的地方,罗用看到有几个青年兵士正围坐在火堆旁边说话,火堆上架着陶釜,那陶釜中飘着肉香,应是正在熬煮肉粥。
在这几个青年兵士旁边,有个年轻人裹着衣服躬身躺在地上睡觉,罗用经过他们身边的时候,借着火光看清了那人面庞,那上面又是尘土又是油垢,只是五官之中依旧还透着几分稚气,不知上了二十岁没有。
这个年代的战争,拼的便是兵士、坐骑装备以及粮草。
粮草是百姓的血汗,坐骑装备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去打造,还有兵士,也就是这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次日一早,天色未明之时,城中百姓便听到外面传来军队开拔的声响,驿道那边隐有火光晃动,应是将士们正在举着火把赶路。
罗用这时候就站在新修的城墙上,看着这条长长的火龙向那玉门关的方向蜿蜒而去。
天色未明,除了那一片火光,天地间便只剩下黑压压一片,四月的晨风尤带寒意。
第308章江南吴县
这一年四月,罗用他们所在的河西走廊西端,这个名叫常乐县的黄泥小城,此时正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中。
数千里之外的长安城,罗大娘等人此时已是离开了长安城,先是沿着黄河向东走,一路上陆路转水路,她们的船只在楚州入运河,一路顺流南下,过扬州、润州、常州,一直行到了苏州吴县,这才停了下来。
此时的苏州,乃是江南道最北端的一个州,下辖六县,东临东海,西接太湖,北边是长江,南边则挨着当时的杭州。
其地域范围,包括后世的苏州、常熟、上海、嘉兴这些地方,又是靠海又是靠湖,海湖之间又有松江贯通东西,北边是长江入海口,又有前朝隋炀帝修大运河,这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更是给苏州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契机。
武德初年整理户籍,当时整个苏州共计编户一万一千户,眼下应是不止,不过与后世的繁荣昌盛相比,必定也还是差得很远。
罗大娘这一次之所以选择来苏州,而不是在洛阳、金陵、或是扬州,是因为她从前曾经听人说起,苏州这个地方能产蜜桔。
罗大娘是开食铺的,他们离石老家种着那么多杜仲胶,她又有做罐头的手艺,自然也不想花高价从别人那里买罐头。
桃子杏子梨子李子这些水果长安城便有,她们只要在水果盛产的季节多收购一些回来制成罐头,待到这些水果过季了再拿出来销售,便能卖到较高的价格。
但是像橘子菠萝这些东西,中原却是不产,她们食铺的一些管事便说,没有便没有吧,少了这一两样吃食也是无碍,罗大娘却不肯轻易放弃,此次千里迢迢来到这苏州吴县,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为了蜜桔而来。
吴县此地,与北地有很大的不同,此地百姓住的并不是黄泥土屋,而是以木板搭建房屋,一间间木板房相互依偎着连在一起,邻里之间亦是十分亲昵。
城中多有河流水渠,出门便是小河,走几步就要过桥,妇人少女们三五成群蹲在水边,洗菜的洗菜,洗衣的洗衣,说话亦是吴侬软语,透着一股说不清的别致与风情。
罗大娘等人初到这吴县之时,便被眼前这一番细致美丽的景象迷醉了,待住过了两三日,渐渐便现出几分不适应来了。
首先这南方的屋子与屋子之间,便只隔着一层木板,隔壁若是点个油灯,那灯光都能透过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缝隙照到她们这一边,夜里就连隔壁的人打嗝的声响都听得十分清晰。
还有这吃的也不适应,吴县此地紧邻太湖,城中又多水道,当地百姓多喜河鲜,饮食常以鲜为美,并不十分怕腥,罗大娘她们更喜欢咸香一点的,在这里吃了没几日便觉得口中寡淡无味,又比较怕腥,当地很多菜她们根本吃不了。
那个从河西过来的名叫陈继的年轻人,在这吴县住了还不到十来日,整个人都要缩了一圈去,看得罗大娘又是好笑,又觉有几分忧心。
南北口味相差这般大,她们要在这吴县经营一家阿姊食铺,想来并不容易。思来想去,罗大娘还是决定从甜食入手,因为不管是南人还是北人,大多都还是很喜欢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