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情况介绍,让龙云有了一些概念,他大致明确了两个世界里的“猛龙”有何异同。
歼-10“猛龙”,成都飞机工业公司、601所推出的一型三代战机,在经历了若干年艰难坎坷的研发流程后,终于借国家增加军费投入的东风顺利投产。
和现实世界里的情形一样,早年间,在机体构型上借鉴了以色列lavi战机的一些成果,结合601所在鸭式布局上的研究积淀,“十号工程”一开始就确定了鸭式布局,初始进展却并不顺利:一方面,军方提出的技术指标与作战需求偏高,以现有技术条件难以满足,另一方面,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长期落后,拟定为歼-10配套的ws-10迟迟无法定型,也影响了项目进度。
由于发动机的拖累,601所的原型机试飞一再拖延,甚至一度考虑复活此前下马的ws-6、甚至为歼-10安装al-21、或者其他型号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毕竟战机本身再先进,没有配套发动机的话也只是停在一件地面上的摆设。
发动机的困局,再加上歼-10本身的飞控设计较为复杂,“十号工程”的曙光在中苏关系改善、军贸活动重启后才真正出现。
经过一番洽谈,借助su-27系列战斗机的引进,暂时以同期进口的al-31f发动机作为动力,结合中国国内的电子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歼-10“猛龙”才终于在近期进入第一批次量产,并开始小规模装备作战部队。
歼-10的定型投产,cac和601所自然欢欣鼓舞,不过就龙云的了解,解放军空军内部却有一些意见分歧。
作为cac数字化设计测试制造流程的第二种型号,和早先出现、主要意义在于试水的fc-1“枭龙”不同,装备大推力引擎的歼-10是一种以国内装备为主要目标的重点型号,准备用于替换数量庞大、技战术性能落后的歼-7、歼-8机群,切实提高plaaf的防空拦截能力,军方的需求原本十分迫切。
不过在进入九十年代后,plaaf得到了大量su-27sk/ubk,部队使用评估认为其已“能在相当程度上满足空优需求”,对“十号工程”的要求也随之而变。
在国内缺乏先进多用途战斗机的情况下,军方计划将原本偏重空优的歼-10修改为一种“高低搭配”的多用途战斗机,不仅能执行防空拦截任务,也要求有较好的战场遮断、sead、对地支援等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标准向美国f-16、而非苏联mig-29看齐,这是出于新时期军事思想的一种考虑,本身也反映了中国空军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作战态势思考,应该说是可取的,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但是,计划虽好,设计时就偏重于空优作战、完全按照一架防空战斗机设计的歼-10,要满足多用途战斗机的要求却并不容易。
空优作战与多用途,看起来,似乎就是挂在什么样的弹药、执行什么样的任务这一点区别,顶多再加上不同的火控系统,实际上对战斗机设计来说却是根本的方向问题;在技术水平确定的情况下,战机整体设计必然要有一些取舍,而不可能同时满足两大类目标所需要的飞行性能与技术指标。
一般说来,面对敌国空军的威胁,防空作战的战斗机飞行性能突出,具体到第三代战机,要求机载火控系统探测距离、接战能力强大,能够执行从格斗空战到超视距拦截战的多种空优任务,而且在两者难以兼顾的情况下,设计上往往会偏重后者,即牺牲一定的机动性能来确保高空高速能力,否则难以满足防空拦截作战的需求。
而多用途战斗机呢,相对于专司空优的型号,飞行性能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对战机操控品质、机动性的要求却更高,此外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载弹量,如此才能满足多种不同任务的武器与设备挂载需求。
对空与对地,虽然都是空中平台的作战目标,在技术水平难以两者兼顾的情况下,世界主要空军强国的策略也各不相同。
典型的如usaf,一直以来,就以专司空优的f-15、与多用途的f-16形成高低搭配。
当然,和现实世界里的情形相仿,平行世界里的usaf也装备了完全多用途的f-15e“攻击鹰”,不过在世界大战的背景下,美国空军很快发现,这一选择并不完全适合大规模战争的作战环境——面对华约的空中压力,庞大而昂贵的“攻击鹰”往往也一样忙于执行空优任务,真干对地攻击的活,近距离战术支援不如f-16“战隼”和专职攻击机,远程打击又不如战略轰炸机和隐轰,实在是有一点两头不讨好。
“贪大求全”的结果,就是样样稀松,所以现在,进入战时体制的美国军事工业已经调整了方向,全力为usaf、u.s.navy提供f-15c/d与f-16,乃至先进的f-22“猛禽”,以高低搭配、空优机与万金油机配合的方式应对红色帝国的攻势。
美国人的抉择,算是一种挺务实的方案,红色帝国的思路则是另一回事,那就是“专机专用”。
在这方面,龙云的认识相对来说就全面得多,他很清楚平行世界里的苏联空军、国土防空军建军思路与装备体系,总而言之,和美国人的思路完全就是两回事。
与现实世界里的vvs、pvo一样,平行世界里的苏联空军、防空军,装备的数量庞大战机往往都是用途单一的型号,比如典型空优的su-27、mig-29,专司战场支援的mig-27、su-17与su-25,远程攻击的su-24、tu-22m,乃至美国人没有装备过的专职截击机mig-25、mig-31与tu-128等等,一种机型,就对应一种作战需求,这一方面导致vvs、pvo机队规模庞大,每一代战机的换型压力都很大,然而真到了打世界大战的时候,这套体系的某种优势就完全体现了出来。
专机专用的设计思路,一方面,设计师可以有所取舍、突出型号的主要性能,部分抵消对手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战机成本与训练、使用费用也得以降低,便于大量生产装备,在消耗巨大的世界大战中自然就有一定的优势。
这因为这么一种思路,平行世界里的苏联军事工业仍然秉承“专机专用”思想,比如苏霍伊设计局,类似su-30一类的多用途战斗机就根本没有被研发出来。
现实世界里广销四方的“高性能战斗轰炸机”,比如f-15e/k/sg、su-30mki/mkk/kn等型号,在平行世界里却难觅踪迹,道理其实很简单,这一类多用途战斗机,对中等国家、局部冲突来说是一种挺称手的武器,但是在两超冷战甚至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就无从发挥多用途的优势、而往往会以空优战机的唯一形态在战场上消耗殆尽。
多用途战斗机,听起来挺不错的“两全其美”设想,其实不过是一种节省开支、在机队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任务执行能力的方案。
受到航空技术水平的限制,多用途战斗机在空优、或者其他任务中的表现往往都逊色于同水平的单一用途机型,加上任务规划、执行方面的复杂度提升,理论上的“挂载弹药攻击、投弹后再空战”设想其实很难实现。
而如果要确保安全,再为多用途战斗机配置一些护航机,那么直接用专职攻击机+专职战斗机岂不更好?
正因为如此考虑,红色帝国没有涉足多用途战斗机这一领域,美国人的思路则是用万金油般的f-16凑合一下,真正的空对面任务,大家的选择还是殊途同归,都是使用专职攻击机、至少也是偏重多用途的机型来完成。
超级大国的思路如此,其他中等国家也一样在跟风,平行世界里,欧洲四国联合开发的ef2000也是一种偏重空优的机型。
不过,就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同时代开发先进战机的国家里也有一些例外。
除了法国人的“阵风”,龙云现在和同僚们一起进入机库、见到的灰色涂装战机也是其中一种,他概略看了看面前身形凌厉的鸭式布局战机,就在脑海中得出了一种结论,这飞机的确是歼-10,却和现实世界里的有点不太一样。
从空优到多用途,现实世界里,歼-10“猛龙”系列战机其实也在尝试走这一条路,不过受限于战机本身设计、以及使用者的作战思路,从歼-10a到歼-10b、c都没在这方面走出太远,战机本身的多用途能力的确有所提升,本质上却还是一种空优战机,空对面能力只能算是一种辅助。
歼-10“猛龙”,成都飞机工业公司、601所推出的一型三代战机,在经历了若干年艰难坎坷的研发流程后,终于借国家增加军费投入的东风顺利投产。
和现实世界里的情形一样,早年间,在机体构型上借鉴了以色列lavi战机的一些成果,结合601所在鸭式布局上的研究积淀,“十号工程”一开始就确定了鸭式布局,初始进展却并不顺利:一方面,军方提出的技术指标与作战需求偏高,以现有技术条件难以满足,另一方面,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长期落后,拟定为歼-10配套的ws-10迟迟无法定型,也影响了项目进度。
由于发动机的拖累,601所的原型机试飞一再拖延,甚至一度考虑复活此前下马的ws-6、甚至为歼-10安装al-21、或者其他型号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毕竟战机本身再先进,没有配套发动机的话也只是停在一件地面上的摆设。
发动机的困局,再加上歼-10本身的飞控设计较为复杂,“十号工程”的曙光在中苏关系改善、军贸活动重启后才真正出现。
经过一番洽谈,借助su-27系列战斗机的引进,暂时以同期进口的al-31f发动机作为动力,结合中国国内的电子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歼-10“猛龙”才终于在近期进入第一批次量产,并开始小规模装备作战部队。
歼-10的定型投产,cac和601所自然欢欣鼓舞,不过就龙云的了解,解放军空军内部却有一些意见分歧。
作为cac数字化设计测试制造流程的第二种型号,和早先出现、主要意义在于试水的fc-1“枭龙”不同,装备大推力引擎的歼-10是一种以国内装备为主要目标的重点型号,准备用于替换数量庞大、技战术性能落后的歼-7、歼-8机群,切实提高plaaf的防空拦截能力,军方的需求原本十分迫切。
不过在进入九十年代后,plaaf得到了大量su-27sk/ubk,部队使用评估认为其已“能在相当程度上满足空优需求”,对“十号工程”的要求也随之而变。
在国内缺乏先进多用途战斗机的情况下,军方计划将原本偏重空优的歼-10修改为一种“高低搭配”的多用途战斗机,不仅能执行防空拦截任务,也要求有较好的战场遮断、sead、对地支援等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标准向美国f-16、而非苏联mig-29看齐,这是出于新时期军事思想的一种考虑,本身也反映了中国空军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作战态势思考,应该说是可取的,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但是,计划虽好,设计时就偏重于空优作战、完全按照一架防空战斗机设计的歼-10,要满足多用途战斗机的要求却并不容易。
空优作战与多用途,看起来,似乎就是挂在什么样的弹药、执行什么样的任务这一点区别,顶多再加上不同的火控系统,实际上对战斗机设计来说却是根本的方向问题;在技术水平确定的情况下,战机整体设计必然要有一些取舍,而不可能同时满足两大类目标所需要的飞行性能与技术指标。
一般说来,面对敌国空军的威胁,防空作战的战斗机飞行性能突出,具体到第三代战机,要求机载火控系统探测距离、接战能力强大,能够执行从格斗空战到超视距拦截战的多种空优任务,而且在两者难以兼顾的情况下,设计上往往会偏重后者,即牺牲一定的机动性能来确保高空高速能力,否则难以满足防空拦截作战的需求。
而多用途战斗机呢,相对于专司空优的型号,飞行性能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对战机操控品质、机动性的要求却更高,此外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载弹量,如此才能满足多种不同任务的武器与设备挂载需求。
对空与对地,虽然都是空中平台的作战目标,在技术水平难以两者兼顾的情况下,世界主要空军强国的策略也各不相同。
典型的如usaf,一直以来,就以专司空优的f-15、与多用途的f-16形成高低搭配。
当然,和现实世界里的情形相仿,平行世界里的usaf也装备了完全多用途的f-15e“攻击鹰”,不过在世界大战的背景下,美国空军很快发现,这一选择并不完全适合大规模战争的作战环境——面对华约的空中压力,庞大而昂贵的“攻击鹰”往往也一样忙于执行空优任务,真干对地攻击的活,近距离战术支援不如f-16“战隼”和专职攻击机,远程打击又不如战略轰炸机和隐轰,实在是有一点两头不讨好。
“贪大求全”的结果,就是样样稀松,所以现在,进入战时体制的美国军事工业已经调整了方向,全力为usaf、u.s.navy提供f-15c/d与f-16,乃至先进的f-22“猛禽”,以高低搭配、空优机与万金油机配合的方式应对红色帝国的攻势。
美国人的抉择,算是一种挺务实的方案,红色帝国的思路则是另一回事,那就是“专机专用”。
在这方面,龙云的认识相对来说就全面得多,他很清楚平行世界里的苏联空军、国土防空军建军思路与装备体系,总而言之,和美国人的思路完全就是两回事。
与现实世界里的vvs、pvo一样,平行世界里的苏联空军、防空军,装备的数量庞大战机往往都是用途单一的型号,比如典型空优的su-27、mig-29,专司战场支援的mig-27、su-17与su-25,远程攻击的su-24、tu-22m,乃至美国人没有装备过的专职截击机mig-25、mig-31与tu-128等等,一种机型,就对应一种作战需求,这一方面导致vvs、pvo机队规模庞大,每一代战机的换型压力都很大,然而真到了打世界大战的时候,这套体系的某种优势就完全体现了出来。
专机专用的设计思路,一方面,设计师可以有所取舍、突出型号的主要性能,部分抵消对手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战机成本与训练、使用费用也得以降低,便于大量生产装备,在消耗巨大的世界大战中自然就有一定的优势。
这因为这么一种思路,平行世界里的苏联军事工业仍然秉承“专机专用”思想,比如苏霍伊设计局,类似su-30一类的多用途战斗机就根本没有被研发出来。
现实世界里广销四方的“高性能战斗轰炸机”,比如f-15e/k/sg、su-30mki/mkk/kn等型号,在平行世界里却难觅踪迹,道理其实很简单,这一类多用途战斗机,对中等国家、局部冲突来说是一种挺称手的武器,但是在两超冷战甚至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就无从发挥多用途的优势、而往往会以空优战机的唯一形态在战场上消耗殆尽。
多用途战斗机,听起来挺不错的“两全其美”设想,其实不过是一种节省开支、在机队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任务执行能力的方案。
受到航空技术水平的限制,多用途战斗机在空优、或者其他任务中的表现往往都逊色于同水平的单一用途机型,加上任务规划、执行方面的复杂度提升,理论上的“挂载弹药攻击、投弹后再空战”设想其实很难实现。
而如果要确保安全,再为多用途战斗机配置一些护航机,那么直接用专职攻击机+专职战斗机岂不更好?
正因为如此考虑,红色帝国没有涉足多用途战斗机这一领域,美国人的思路则是用万金油般的f-16凑合一下,真正的空对面任务,大家的选择还是殊途同归,都是使用专职攻击机、至少也是偏重多用途的机型来完成。
超级大国的思路如此,其他中等国家也一样在跟风,平行世界里,欧洲四国联合开发的ef2000也是一种偏重空优的机型。
不过,就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同时代开发先进战机的国家里也有一些例外。
除了法国人的“阵风”,龙云现在和同僚们一起进入机库、见到的灰色涂装战机也是其中一种,他概略看了看面前身形凌厉的鸭式布局战机,就在脑海中得出了一种结论,这飞机的确是歼-10,却和现实世界里的有点不太一样。
从空优到多用途,现实世界里,歼-10“猛龙”系列战机其实也在尝试走这一条路,不过受限于战机本身设计、以及使用者的作战思路,从歼-10a到歼-10b、c都没在这方面走出太远,战机本身的多用途能力的确有所提升,本质上却还是一种空优战机,空对面能力只能算是一种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