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不是巧合。
顾臻的每部投资都十分注意挑选编剧和导演,而剧本的创作时间是非常漫长的,且中途他会主动促使和要求导演与编剧彼此进行沟通——顾臻自认为在编剧和导演上都只是一个外行,他只是坚信一个道理——一位创作者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什么地方,观众或者读者会是最清楚的。
作品杰出与否也许各人都有不同的判断和认知,但是创作者有没有诚意却是一般观众都能看到的事情。
所以他只会根据对方的作品挑选一个有能力的人,然后签订一个优渥但是各种要求极为繁复的合同。在这之后,放开手,做一个彻底的观众。
而作为投资者,现实证明顾臻的这种做法是十分有效的。
《有罪判定》审批通过之后,就以很快的速度安排上映了。顾臻一开始对它的预期并不高,所以安排的场次也比较少,但是这部剧的导演却对着《有罪判定》怀着很大的期望,尤其是放映方式突然要从周末电视剧场转变为在大屏幕上放映,未必没有让对方产生一种天要促使其成名的宿命感。
在他的据理力争下。顾臻最后还是向魅力多争取了几处院线。
不过尽管如此,《有罪判定》的上映配置也绝对不是受期待影片的上映配置。即使魅力方面也觉得它的内容和质量都非常优秀,却仍旧并不看好它的票房。
在魅力方面看来,这部影片的主题太小众了。
抑郁症这个主题不但小众,而且本身的题材偏于阴暗,并不适合主流观众的喜好。或者很多人只要看到这个主题,就会本能地产生排斥感,不想要接触到这么沉重的话题。
所以从一开始,魅力就没有以抑郁症主题电影来宣传这部片子。
他们的宣传语是“爱仍旧可以相遇在死亡之后”,而背景是高楼上挥着半透明翅膀的少女,和高楼下完全不见容貌,只能看见半个背影的男主角。
乍看之下,这宣传海报真是少女得不得了,完全走梦幻风格,所以即使题目是“无罪论·有罪判定”这种听上去就很黑化很严肃的用词,还是有很多人被海报所迷惑,被骗进了电影院。
事实上,这也确实是一部治愈向的爱情片,唯一的不同就是这部片表现了许多有关抑郁症病人和其它情感障碍方面的问题。
很多女孩子都是因为被谢执晚或者顾臻的名头吸引而进了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但随着剧情进行下去,大部分人却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
对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现代女孩来说,她们处于这个时代的转折点,曹雪身上经历的大部分都是她们会有所感受的——甚至深入到深处,仿佛就是她们本人的经历。
家庭离异,性别歧视,自我价值的寻求——若是早一百年出生,有些事情她们不会经历,有些痛苦她们不会意识到,只会麻木承受;如果晚一百年出生,也许那个时候所有的问题都已经有了定论,哪怕没有,也会展现出了一个追寻的方向。
而她们偏偏都出生在这个时代的转角。
女孩们都已经学会思考,学会关注自己,却还思考得不够透彻,关注得不够坚决。曹雪的迷茫,有时候其实就是她们自身的迷茫,只是大部分人的疑惑和痛苦并没有那样强烈和极端,但是她们却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
电影的前二十分钟节奏一直很快,导演从故事一开始,就保持了一个十分紧张的氛围。故事的开头就是少女的独白和日记内容,伴随着争吵声,叫骂声,碗盏破碎声,开始了整个故事。
不到十分钟的片头,曹雪年轻而短暂的人生就被叙述完毕——老屋之中灯影摇晃的争吵,判决宣读结束之后曹母对律师神态紧张的确认,出租屋,晚归的母亲,小曹雪探头探脑的等待,谁人都可以欺侮和蔑视的单亲母亲,母亲的温柔和暴躁,第一次尝试分担家务时那带着焦味的蛋炒饭……直到那天假日里,在陌生人家中那懵懂而受伤的回忆。
在影片中,导演并没有详细展示出发生了什么,只是用光线和一双穿黑皮鞋的脚,和一些充满诱骗性的台词,暗示了之后发生的事情。
而后就到了十年之后。
十年之后的曹雪,初入社会,内向而胆怯,仅仅因为被男同事抓了一下手腕,就做出了受到惊吓的过度反应。她在工作上表现怯懦,明明好几次有出色的表现,最后却往往都与应得的回报与机遇失之交臂。人缘极差,被人称为古怪的女孩。
因为她的怯懦与心理障碍,曹雪在学习和工作上一直都表现得比较失败,这种失败也令曹母总是对她怒其不争,伴随着生活的压力,常常吐露一些过分伤人的言语。
导演只用了一个典型的场景表现了曹雪与曹母的相处状态。
刚在公司经历过一场人际风暴和冷嘲热讽夹枪带棍的曹雪,回到家中,发现母亲已经在家,立刻露出了有点受到惊吓的神态。之后,曹母问了她的上班情况,因为她的吞吞吐吐而皱紧了眉头,很快两人就争吵了起来。
曹母歇斯底里地指责女儿:“你是不是想要我去死?”
这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指控。曹雪站在原地,睫毛轻动,嘴唇颤抖,无法回答。
而旁白的曹雪已经用平淡无波,却又充满哀伤的语调在念着那残破的日记:“当她这样责问我的时候,我无法回答。我心中有一股愤怒,愤怒于她怎么能说出这样伤人的话语,可是心头却又无比冰凉。”
“我怎么会希望你有哪怕一点点不好?妈妈……我愿意替你去死。”
而随着曹雪病情的加重,她的情绪也越开越失控,常常坐在那里发着呆,突然之间就哭起来。曹雪意识到自己不正常,因为这份痛苦,她去见了医生。
……
顾臻的每部投资都十分注意挑选编剧和导演,而剧本的创作时间是非常漫长的,且中途他会主动促使和要求导演与编剧彼此进行沟通——顾臻自认为在编剧和导演上都只是一个外行,他只是坚信一个道理——一位创作者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什么地方,观众或者读者会是最清楚的。
作品杰出与否也许各人都有不同的判断和认知,但是创作者有没有诚意却是一般观众都能看到的事情。
所以他只会根据对方的作品挑选一个有能力的人,然后签订一个优渥但是各种要求极为繁复的合同。在这之后,放开手,做一个彻底的观众。
而作为投资者,现实证明顾臻的这种做法是十分有效的。
《有罪判定》审批通过之后,就以很快的速度安排上映了。顾臻一开始对它的预期并不高,所以安排的场次也比较少,但是这部剧的导演却对着《有罪判定》怀着很大的期望,尤其是放映方式突然要从周末电视剧场转变为在大屏幕上放映,未必没有让对方产生一种天要促使其成名的宿命感。
在他的据理力争下。顾臻最后还是向魅力多争取了几处院线。
不过尽管如此,《有罪判定》的上映配置也绝对不是受期待影片的上映配置。即使魅力方面也觉得它的内容和质量都非常优秀,却仍旧并不看好它的票房。
在魅力方面看来,这部影片的主题太小众了。
抑郁症这个主题不但小众,而且本身的题材偏于阴暗,并不适合主流观众的喜好。或者很多人只要看到这个主题,就会本能地产生排斥感,不想要接触到这么沉重的话题。
所以从一开始,魅力就没有以抑郁症主题电影来宣传这部片子。
他们的宣传语是“爱仍旧可以相遇在死亡之后”,而背景是高楼上挥着半透明翅膀的少女,和高楼下完全不见容貌,只能看见半个背影的男主角。
乍看之下,这宣传海报真是少女得不得了,完全走梦幻风格,所以即使题目是“无罪论·有罪判定”这种听上去就很黑化很严肃的用词,还是有很多人被海报所迷惑,被骗进了电影院。
事实上,这也确实是一部治愈向的爱情片,唯一的不同就是这部片表现了许多有关抑郁症病人和其它情感障碍方面的问题。
很多女孩子都是因为被谢执晚或者顾臻的名头吸引而进了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但随着剧情进行下去,大部分人却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
对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现代女孩来说,她们处于这个时代的转折点,曹雪身上经历的大部分都是她们会有所感受的——甚至深入到深处,仿佛就是她们本人的经历。
家庭离异,性别歧视,自我价值的寻求——若是早一百年出生,有些事情她们不会经历,有些痛苦她们不会意识到,只会麻木承受;如果晚一百年出生,也许那个时候所有的问题都已经有了定论,哪怕没有,也会展现出了一个追寻的方向。
而她们偏偏都出生在这个时代的转角。
女孩们都已经学会思考,学会关注自己,却还思考得不够透彻,关注得不够坚决。曹雪的迷茫,有时候其实就是她们自身的迷茫,只是大部分人的疑惑和痛苦并没有那样强烈和极端,但是她们却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
电影的前二十分钟节奏一直很快,导演从故事一开始,就保持了一个十分紧张的氛围。故事的开头就是少女的独白和日记内容,伴随着争吵声,叫骂声,碗盏破碎声,开始了整个故事。
不到十分钟的片头,曹雪年轻而短暂的人生就被叙述完毕——老屋之中灯影摇晃的争吵,判决宣读结束之后曹母对律师神态紧张的确认,出租屋,晚归的母亲,小曹雪探头探脑的等待,谁人都可以欺侮和蔑视的单亲母亲,母亲的温柔和暴躁,第一次尝试分担家务时那带着焦味的蛋炒饭……直到那天假日里,在陌生人家中那懵懂而受伤的回忆。
在影片中,导演并没有详细展示出发生了什么,只是用光线和一双穿黑皮鞋的脚,和一些充满诱骗性的台词,暗示了之后发生的事情。
而后就到了十年之后。
十年之后的曹雪,初入社会,内向而胆怯,仅仅因为被男同事抓了一下手腕,就做出了受到惊吓的过度反应。她在工作上表现怯懦,明明好几次有出色的表现,最后却往往都与应得的回报与机遇失之交臂。人缘极差,被人称为古怪的女孩。
因为她的怯懦与心理障碍,曹雪在学习和工作上一直都表现得比较失败,这种失败也令曹母总是对她怒其不争,伴随着生活的压力,常常吐露一些过分伤人的言语。
导演只用了一个典型的场景表现了曹雪与曹母的相处状态。
刚在公司经历过一场人际风暴和冷嘲热讽夹枪带棍的曹雪,回到家中,发现母亲已经在家,立刻露出了有点受到惊吓的神态。之后,曹母问了她的上班情况,因为她的吞吞吐吐而皱紧了眉头,很快两人就争吵了起来。
曹母歇斯底里地指责女儿:“你是不是想要我去死?”
这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指控。曹雪站在原地,睫毛轻动,嘴唇颤抖,无法回答。
而旁白的曹雪已经用平淡无波,却又充满哀伤的语调在念着那残破的日记:“当她这样责问我的时候,我无法回答。我心中有一股愤怒,愤怒于她怎么能说出这样伤人的话语,可是心头却又无比冰凉。”
“我怎么会希望你有哪怕一点点不好?妈妈……我愿意替你去死。”
而随着曹雪病情的加重,她的情绪也越开越失控,常常坐在那里发着呆,突然之间就哭起来。曹雪意识到自己不正常,因为这份痛苦,她去见了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