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皇帝若是回心转意,写下退位诏书,传位给儿子最好,如若不然,他便要被活活饿死。
    到时候,陛下瘦的皮包骨的样子也正好印证了病入膏肓。
    这女人的心狠起来,当真是没男人什么事儿。王皇后是打定了主意,扶持儿子上位。
    不过京城连着三日宵禁,流民和军队乱成一片,群臣心里都清楚是怎么回事。
    也有那冥顽不灵的老臣,挂心着陛下,齐齐入殿,高呼要入宫面圣,确定陛下生死。
    六皇子听从了皇后的吩咐,在这关键时刻,要用雷霆铁血手腕,绝不能任由老臣造出声势。
    结果几个不知好歹非要面见陛下的老臣,被毫不留情地拖拽出殿。
    其中一个叫孔令方的老臣,原本就有心悸之症,结果一激动,再加上拉扯,被扔出宫门时,便已经身体僵硬,没了呼吸。
    孔老在朝中颇有威望,更因为为人乐善好施,帮扶了许多寒门清流子弟,跟李归农大人一样,堪称大儒。
    孔老横死在宫门前,居然比九皇子被砍头更加震动,一时间,他的学生门客纷纷披麻戴孝,在宫门前哭喊孔老冤死。
    这追思孔老的声势越来越浩大,最后竟然掀起了一场民怨。
    王皇后虽然先前唆使六皇子鼓动流民入京,告九皇子的状。可是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岂是某个皇子可以任意差遣的工具?
    虽然九皇子已死,可是百姓疾苦依然没有人管,先前还饱腹的每日一粥也全部不见了踪影,甚至开始有人轰撵他们离去了。
    现在听闻京城似乎起了宫变,而爱国爱民的清官孔大人意外身亡,更是如导入烟火库的爆竹,一下子就引爆了沸腾许久的民怨。
    这次奋勇入城的,不光是流民百姓,甚至还有九皇子一党的将领官兵。
    毕竟琼贵妃和九皇子一死,接下来便是要清算他们的时候,若是此时不奋起反抗,只怕到时候他们也是倾巢之下,毫无完卵。
    这一场纷乱声势浩大,史称儒殇之乱。
    六皇子虽然慌忙调遣军队镇压,可是许多军队收到命令之后,都暂缓了行动。
    毕竟六皇子下的诏书没有国印,加之传闻他软禁了陛下,又刚斩杀了亲弟。下面人也是怕自己行动早了,卷入到皇储相争的漩涡里,所以一个个都是抱持着一个“拖”字金诀:宁可晚到,也绝不早到!
    结果这么一拖延,京城乱成了一锅粥。那些平日养尊处优的王侯之家也不断被混迹在流民里的盗匪砸抢,若是侍卫养得少了,只能纷纷带着细软上车外逃。
    一时间,昔日山外青山,楼外有楼的繁华之地,陷入厮杀火光之中。
    最后,这场乱事愈演愈烈,就连王家人也来规劝王皇后先带着宫人去京城五百里外的行宫暂避。
    皇后一辈子行的是宫中的勾心斗角,可是面对这如滔天洪水般席卷而来的民怨,也是措手不及,毫无经验。
    她只能横眉厉声对儿子发怒:“你是怎么搞的?怎么能任着那些流民为乱?难道不会想法子将他们清出去?”
    六皇子现在是内外交困,连着几天都没睡安稳觉了,听了母亲的责难,六皇子无话可说,只是请母亲登上宫里的高楼,四望一下京城的架势。
    待王皇后上去时,才发现四面浓烟频起,许多王侯之家的宅院似乎也燃起了熊熊大火。
    王皇后此时才觉得双腿发软,若不是太监福海搀扶,差点跪在了地上:“怎么……怎么会是这样?”
    她起初不过想引导一场兵不见血的宫变,让自己的儿子顺利上位而已,可没想过要颠覆大魏的朝纲啊!
    怎么事情会演变如此,达到不可控的疯狂地步?
    事已至此,京城已经成了随时都能炸裂开来的险地。王皇后这时才想起了那被囚禁的陛下。
    被遗忘了几日的陛下,并没有饿死。
    原来是宫内有个老太监,感念年轻时受了魏惠帝的恩惠,这几日从那殿另一侧的猫洞里,偷偷给陛下塞入了一个馒头,还有几个灌了水的猪膀胱,总算是没让他渴饿而死。
    可是一代帝王,现在也是被自己的妻子和儿女磋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
    王皇后见他还没死,居然大松一口气。如今这动荡时期,带着个喘气的皇帝,也算揣了个保命符。
    于是王皇后和六皇子,带着个病弱残喘的陛下,与许多世家贵族一起仓皇逃出了京城。
    第105章
    可不知为什么,陛下被皇后所害,活活饿死在宫中的传闻不胫而走,一时间民怨更加沸腾。
    不过京城的惊变消息,还未传到遥远的北地。
    当陛下的亲笔求救的密信来到北地的时候,赵栋正带兵配合着韩临风攻打着北地最后两处被铁弗人占领的州县。
    虽然赵栋当初一口拒绝了韩临风通力协作的请求。
    可是在随后的几场战役中,有那么几次,铁面军和铁弗人激战焦灼,一时难分胜负的当头,大魏王师都不请自来,恰到好处地帮着铁面军围堵合击,连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
    铁弗王庭因为赵栋与韩临风的联手,已经两次被迫后撤千里。
    昔日铁弗横行的几处州城,几乎看不到铁弗人的身影了。这在最近几十年来,实属罕见。
    今日,二人相约,一路驰骋来到了一处地方。
    此时,他们二人正好站了当年圣德先帝被包围的丘台山之上。
    过去了几十年,当年被战火烧得光秃秃的山坡已经是草木繁生。
    韩临风在一片草木中,找到了铁弗人在此立下的石碑,在这石碑上刻着密密麻麻的铁弗文字,应该是在炫耀当年围困大魏皇帝的历史。
    而在石碑的背面居然还刻下了几个硕大的汉字——大魏皇帝在此受降。
    明明是铁弗人雕刻的碑文,却偏故意用了一串汉字,羞辱的意味十足!
    赵栋看了看韩临风,而韩临风则朝着身边的侍卫弯了弯手指,侍卫立刻心领神会,递给了韩临风一把铁镐,
    韩临风脱了战甲和上衣,露出了紧实的肌肉,举起铁镐,朝着那刻满屈辱的石碑狠狠砸去。
    赵栋也脱了战甲,挥手也要来了一只铁锤,帮着韩临风一起砸。这一下下砸去,砸得石子横飞,却让周遭的将士心中无比亮堂。
    就在韩临风一脚踹掉剩余的石碑碎块时,周围的将士齐声呼和,响彻凌霄。
    待砸碎了石碑,两个男人又互相看了一眼,不由得相视大笑。
    男儿生在世间一遭,要的就是这种酣畅淋漓,抱负成真之感!
    赵栋虽然日日夜夜思念收回故土,可是站在丘台山上,梦境成真的时候,却还有如梦似幻的恍惚感。
    此时四下望去,万里疆土被青草覆盖,到处都是融融生机。
    赵栋长长出了一口气,却不能不提醒韩临风道:“有人已经跟朝廷奏报,说你与铁面军联系紧密,大约过不了多久,朝廷会派人查你的底细……”
    韩临风倒是不介意这些,而且他也预料到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如今,他占领的地盘整整扩大三倍,手里的兵将上万。一个武装到牙齿的猛兽,难道会怕身上爬上几只跳蚤?
    所以韩临风搂住了上将军的肩膀,从容道:“今日不提这些扫兴之事,你我能踏在丘台山上,此生应无憾事了!”
    说完,他命人拿来水酒,敬奉天地后,郑重浇在了丘台山的土地上:“大魏韩氏列祖列宗在上,我韩临风不负祖宗遗训,终于率领军队打到了丘台,如今虽还剩两州尚未光复,但光复山河指日可待!还请祖宗保佑我和赵栋将军旗开得胜,凯旋而回……”
    就在这时,不远处有驿站的马匹一路跑来。
    原来是京城传递来了书信,
    赵栋收到了信,只看了几眼,神情立刻大变,不过他抬眼看向韩临风时,却力持镇定,与韩临风告辞之后,便匆匆上马离去。
    而韩临风虽然没有看到陛下的求救密函,但不久后也猜到了那封信函的内容。
    因为仅隔半日,他也收到了京城李归田大人的信。
    信里少了客套寒暄,只细说了宫变的细节,眼下陛下被妖后挟持,九皇子被杀,而六皇子无昭传位,虽有登基的野心,恐难上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大人只言简意赅写了一句:正位承袭须德行兼备之皇嗣,眼下宫中无龙首,各地宗亲蠢蠢欲动,遵循祖训,纷纷要入宫勤王。他和群臣都逃出京城,人心惶惶。
    韩临风不动声色地合上了信件。
    因为皇族内斗,现在群龙无首,那逃逸行宫的六皇子虽然匆忙登基,可是宣读的那份陛下传位的诏书,所有人都知是假的。
    而魏宣帝其实已经死了的传闻也宣扬得到处都是,现在李大人都不知道陛下是死是活。
    像六皇子这样杀害至亲,篡权夺位之人,哪配得帝位?
    而且随着京城周遭的动荡越来越大,许多藩王也纷纷打着勤王护驾的名义纷纷朝着京城挺进,再加上各色起义的农民军,已经乱成一片。
    若是没有强有力的王师入京稳定时局,也许大魏篇章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
    李归田的学生遍天下,自然也听闻了北地铁面军收复失地振奋人心的消息。
    就在朝廷动荡前,就一直有人影传北镇王府世子似乎跟那义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人言之凿凿,说北镇世子就是那隐身在后的魁首。
    李归田虽然不尽信,不过也是在匆忙逃亡前,给韩临风写了一封信。
    他并未领到圣旨,也不清楚此时朝廷时局变化,自然无法向掌控兵权的赵栋救助。要知道赵栋娶的可是王皇后的女儿,谁能清楚,他若回来是勤王救驾,还是要助纣为虐?
    所以李归田不能搬请赵栋救驾,请了便是越权逾矩。
    可是他给韩临风的信,乃私人交情。
    李归田虽也是大儒,可是为人哲学与在宫门前死去的孔老又有些不同。
    就如他的名字一般,从农田里出来的人,天生带着一股务实的为人之道。在李归田看来,陛下的几个儿子都太不成器,从彦县之灾,到京城之乱,其实都是人祸!
    听到了关于韩临风的传言后,李大人一时想起了那个与他共度难关,在洪水绝境里也一直乐观坦然的那个英伟青年!
    以至于再听闻关于北地义军击退铁弗人的捷报时,李归田都是心有感慨——皇室韩家不是没有帝王之相的人,只是那人离京城和王座都太远。
    这次京城剧变时,李大人也是鬼使神差,就是想给北方的那位小友写信告知一下。
    至于接下来如何,便如地里播种,稻田插秧,收成好坏也要看一看天命。
    李归田决定一并交给老天,端看大魏的运气造化,能不能恩赐一位心怀百姓的帝王了。
    韩临风收到了李大人的信后,便也匆匆赶回了王府,找寻到了北镇王。北镇王看过信后,也是脸色一变,父子二人迅速入了书房。
    这几日,京城里动荡的消息其实也陆续传入了过来。不过那些传闻都没有李大人传来的这么详实。
    北镇王再仔细看信后,便问儿子:“吾当如何?”
    韩临风道:“先祖将韩氏子孙封王分疆,驻守各处,就是为了在皇权生变的时候,本族子弟能力挽狂澜,匡扶皇权。先祖册封二十七同姓王,就是为了避免曹魏皇家当年孤立无援的祸事。如今既然朝中生变,按祖制,同姓王当入京勤王。我想各地的韩式藩王应该已经倾巢而动,纷纷赶往京城。我愿护送父王即刻进京平乱!”
    韩毅闻言,却觉得儿子有些痴人说梦:“凭什么?就凭你粮草营里费心招揽的那些兵卒?我等原本就是被排挤的偏宗,这个动荡世界,唯有明哲保身,何必去京城丢人?”
    韩临风却稳稳道:“我粮草营里的兵将不够,可若加上铁面军万人铁骑呢?”
    韩毅猛然看向了韩临风。
    他当然知道儿子在背后鼓捣些见不得人的东西,也知道儿子似乎跟那曹盛关系匪浅。
    可韩临风如此笃定要将铁面军引入京城,岂不是要引狼入室?他怎么就肯定曹盛肯配合着他,匡扶韩家王室?
    到了这个节骨眼,韩临风也算是可以跟父亲毫无顾忌地亮出家底了。

章节目录


云鬓添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狂上加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狂上加狂并收藏云鬓添香最新章节